近幾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渾河灘智能溫室項目施工現場,一個連片的設施農業基地正在加緊建設。該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成為內蒙古單體規模最大的智慧設施農業基地。
項目負責人李永斌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為了實現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農業,我們配套建設了數字管理系統。項目建成后,將為呼市乃至周邊旗縣的數字農業發展提供新樣板?!?/p>
在已經建成的49個大棚中,記者看到,每個大棚都實現了手機一鍵式種植管理?!按笈飪扔幸粋€智能溫控系統,棚內的電子屏幕會顯示各項環境實時數據。管理人員根據數據變化,在手機上就可以對包括澆水、溫度控制在內的種植全流程進行操作,真正實現了‘手機點一點,種植輕松管’?!背绦蚬芾韱T程龍說。
在春耕備播的火熱浪潮中,北疆青城呼和浩特市以滿滿的科技力量讓農民提前獲得了增收底氣和增產動力。
未雨綢繆?下好備耕“先手棋”
“這兩天,要重點防范大風對設施棚膜的影響。建議緊固壓膜線、壓好棚膜,風力較大時可將棉被下放至溫室腰部……”3月17日下午,呼和浩特市智慧農業科技特派員、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蘇利軍將最新的氣象信息發到45個微信群后,隨即提醒道。
乍暖還寒,蘇利軍和團隊成員密切跟蹤研判天氣形勢及其可能對設施農業產生的不利影響,及時發布氣象災害風險預警信息、設施農業氣象信息提示和早春茬定植專項服務內容,并利用微信向該市科技特派員、育苗基地及種養殖戶等開展直通式信息服務。
“今年,呼和浩特市氣象局將加快建設農業氣象觀測站,謀劃好國家飼草基地數字化體系建設,統籌噴灌、無人機自動巡航和基地苜蓿長勢的信息化。同時,不斷加強飼草氣象服務技術指標梳理工作,充分結合飼草種植需求,全面提升氣象服務能力,推動飼草種植氣象服務實現智慧化?!碧K利軍說。
連日來,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科技小院專家、內蒙古蒙農藜麥產業研究院院長郭占斌,與小院的研究生們就今年的種植計劃、試驗設置、病蟲害防控及精量化水肥管理等方面進行多次研討和規劃。大家認為,得益于去年冬季的降雪,今年的土壤墑情好于往年,應抓準時機,搶墑播種藜麥。
該小院于2022年正式建成,引進國家、自治區、市縣科研人才加快藜麥良種攻關。小院師生通過對藜麥播種設備進行改造,實現了水肥種一體化精量播種,有效減少化肥和種子的浪費,每畝成本約節約50—100元。
“春耕在即,我們將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優勢,與農業生產緊密相連,做好生產保障,推廣藜麥旱作栽培技術,促進機械化耕作質量提高,積極協調農資,提供優質原種?!惫急笳f。
科技小院“筑巢引鳳”,上連科研院所和各級專家,下接生產一線,通過技術轉化吸引有實力的企業,從而延長產業鏈,推動當地產業發展,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科學種植?實現效益最大化
春節一過,作為全國“百強農技協”的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盛樂鎮農牧業技術應用推廣協會就忙著為農牧民帶來一項全新的種植技術——小麥復種大白菜。
該協會會長田鎖鎖告訴記者,小麥與大白菜輪作,不僅有助于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還有助于改善土壤結構,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為確保該技術的順利推廣,協會采取了課堂理論培訓與田間指導的復合培訓模式,教授農民新的播種、施肥、澆水、除草、防蟲等關鍵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該協會去年還為合作社、農戶開啟了“私人訂制”模式,讓廣大種植戶做到種植前有計劃、種植中會管理、種植后有收益。今年,訂制該模式的種植大戶已經有12戶。盛樂鎮公喇嘛鄉公喇嘛村村民陳文斌在嘗到甜頭后,種植規模由去年的350畝拓展到今年的800畝。
種子好壞直接影響日后收成。3月16日,在公喇嘛鄉的仝喜綜合門市部,經銷商趙仝喜已經做好了充足的儲備?!跋襁@個‘種星718’青貯玉米畝產量平均5噸,每畝可增加300元左右的收入。今年我計劃推廣種植3萬畝?!壁w仝喜信心滿滿地說。
“種星718”是內蒙古種星種業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20個玉米新品種之一。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從科研育種源頭抓起,精選玉米自交系,選育出適合當地生長的抗旱、耐瘠薄、產量高、抗倒性強的國家一級雜交新品種?!拔覀兘衲暧?個玉米新品種申請內蒙古自治區新品種審定?!痹摴究偨浝硗踅鹆峤榻B,他們與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廣東省科學院南繁種業研究所、內蒙古農業大學成立了呼和浩特市玉米單倍體創新育種聯合體,以加大呼和浩特地區玉米新品種研發力度。
“我們會做好春耕備耕工作,包括保障糧食玉米、糧飼兼用玉米品種的供應等?!蓖踅鹆嵴f。
在呼和浩特市,這樣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就有533家。
數智賦能?助農惠企加速跑
3月17日,內蒙古中孚明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部專家何云飛帶隊來到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白廟子鎮新營子村,為種糧大戶趙全鎖的100畝農田更新了物聯網設備。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該公司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抓手,以物聯網大數據為依托,推進綠色化、標準化農業生產,整合社會資源,使其向農業產業園區集聚。公司圍繞“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建設方針,走出了一條屬于內蒙古的鄉村振興之路。何云飛介紹:“這些物聯網設備通過衛星將農業生產大數據實時傳輸到中孚明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數據處理中心,實現農業土壤監測、農作物生長全周期監管和病蟲害防控預警?!?/p>
“去年種了100多畝玉米,凈賺了不少,這都是物聯網的功勞?!泵棵空劦酱耸?,趙全鎖都笑得合不攏嘴,“今年還要靠物聯網幫我過個好年?!?/p>
內蒙古原上草業有限公司作為檸條和秸稈飼料加工企業,一度為初春季節檸條資源的平茬與原地加工裹包發酵、提高產能等方面的難題發愁,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員薛樹媛從平茬機械選擇、除塵、菌制劑噴灑、調制水分、裹包機械配備等方面提供了技術咨詢服務。
“在薛老師的建議下,我們引進了五征高北灌木平茬收獲機,在田間地頭就可以直接把檸條加工成飼料,減少了檸條損耗,在提高飼草營養價值的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成本?!惫矩撠熑粟w彬對記者說,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融合發展,讓生產跑出“加速度”。
薛樹媛也是呼和浩特市科普專家服務團的成員。2022年,呼和浩特市組建了500余人的科普專家服務團。各領域專家從不同角度為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老年人、公務員等五大人群設立了不同的科普主題,打造“點單式”科普新格局。專家利用線上線下的方式,開展科技培訓、科普宣傳,推廣應用先進技術,提高公眾科學素質,為建設創新型首府貢獻力量。
(原標題:北疆青城:科技“搶春”忙 田間氣象新)
(來源:《科技日報》2024年4月10日第07版 作者:張景陽 武子暄 責任編輯:蔣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