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全國氣象科技大會在京開幕。會議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學習宣傳貫徹全國科技大會精神,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研討交流“十三五”以來氣象科技發展改革進展成效,研究部署新時代新征程加快氣象科技創新任務舉措,錨定科技強國建設目標和氣象高質量發展目標,深化認識、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振林出席會議并強調,新征程上,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強國有我的使命感、勇挑重擔的責任感,加快推進氣象科技強國建設。期待各方攜手,以科技創新的磅礴之力驅動新時代氣象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氣象新篇章。
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談哲敏,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畢寶貴、張祖強、熊紹員、宋善允,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農業農村部紀檢監察組二級巡視員、紀檢監察員虎虓,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秀驥、丑紀范,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許健民、陳聯壽、徐祥德、張小曳、沈學順出席。
來自教育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20個部門有關負責同志,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等中央企業有關負責同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33所合作高校,中國科學院有關負責同志與會。
會議指出,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廣大氣象科技工作者攜手攻堅,相關部門和行業單位大力支持、協作,共同推動氣象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加快完善,氣象基礎前沿研究不斷深入,氣象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有力支撐業務服務發展,氣象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氣象科技體制改革打開新局面,氣象科技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這為在建成科技強國目標指引下,加快氣象科技事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會議要求,堅持學深悟透,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要以“八個堅持”重要思想引領氣象科技發展新征程,以“五個強大”重要要求催生氣象科技發展新動能,以建設科技強國“五大任務”重要部署指導氣象科技發展新實踐。要錨定戰略目標,準確把握新階段氣象科技發展的形勢要求、機遇挑戰和發展方向,充分認識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帶來的機遇挑戰,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賦予的職責使命,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完善氣象科技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以科技進步為氣象現代化注入不竭動力。
針對率先建成氣象科技強國的目標任務、實踐路徑和工作重點,會議從四方面進行系統謀劃。
一要緊扣目標要求,牢牢把握加快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這一工作主線。要將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科技強國“大寫意”,落腳到氣象領域的“工筆畫”,細化為氣象科技創新各領域各環節的“施工圖”。
二要依托大計劃大平臺大協作,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發起“亞澳非”季風等國際大科學計劃,打造氣象融合創新大平臺,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協同高效的氣象科技攻堅組織體系,推動氣象創新鏈、業務鏈、資金鏈、人才鏈一體貫通。
三要聚焦教育科技人才協同增效,扎實推進深化氣象科技改革這一關鍵舉措。要健全高水平氣象科技自立自強、高水平氣象基礎業務能力、高水平人才支撐體制機制,完善氣象行業統籌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氣象科技全方位全鏈條協同發展新格局。
四要落實科技管理“抓戰略、抓改革、抓規劃、抓服務”要求,不斷夯實氣象科技治理根基這一重要保障。要深入踐行“9119”工作法,堅持主動、互動、聯動,不斷完善氣象科技治理體系,全面提升氣象科技治理能力和水平,為加快推進氣象科技強國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會議希望各與會單位繼續加強對氣象科技工作的指導與支持。中國氣象局將進一步加強與中央科技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各高校院所、相關企業的交流合作,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打造高效協同的國家氣象創新體系,為建設科技強國和氣象強國提供有力氣象科技支撐。
會上還發布了2024年度評價的21項優秀氣象科技成果。南京大學、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北京市氣象局、北京理工大學、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上海市氣象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廣東省氣象局、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局等單位作交流發言。
中國氣象局各內設機構、直屬單位,各?。ㄗ灾螀^、直轄市)氣象局主要負責同志,國家級專業氣象科研院所主要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參會。會議還在中國氣象局各直屬單位、各?。ㄗ灾螀^、直轄市)氣象局設立分會場。
1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作題為《把握新科技革命戰略機遇 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輔導報告。
會議將持續至16日。其間,與會代表還將進行分組討論。
(作者:葉奕宏 責任編輯:欒菲)